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21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2017-03-13

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21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朱国兴,陆春,赖维,苏向阳(中国皮肤性病杂志2008年4月第22卷第四期)

  [摘 要] 

        目的 探讨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致敏原特点。

        方法 采用斑贴试验分析121例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原。

        结果 斑贴试验结果主要的致敏原是硫酸镍98.35%,白降汞18.18%,重铬酸钾17.36%,橡胶Ⅳ(促进剂:D.P.G.TMTD混合物)8.26%,新霉素7.44%和对苯二胺5.79%。

        结论 硫酸镍是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最主要的致敏原。

  

         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多与接触金属镍有关,斑贴试验是临床上分析其常见致敏原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探讨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及其致敏原的特点,笔者对本科2005年5月~ 2006年12月121例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斑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121例,男24例,女97例;年龄14~ 61(26.10± 7.63)岁;病程1~ 120(24.71± 28.06)月;皮疹仅局限于脐周16例,皮疹除脐周外见于其他部位者105例,如眼睑、耳部、颈项、背部、四肢、手指等部位。

1.2 病例的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符合接触性皮炎的诊断,皮损位于脐周。排除标准:①在斑贴试验前2周及斑贴试验过程中使用过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者;②明确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者。

1.3 斑贴试验方法及结果判定 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研制的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及FinnChamber斑贴器,按说明操作。 48h后揭去斑贴器,为了避免因斑贴器压迫皮肤所可能造成的假阳性反应,应在揭去斑贴器后30min观察并记录结果;72h后再次观察并记录结果。斑贴试验结果判定:按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CDRG)规定的标准判断结果[1]:“ ±”为可疑反应,仅有微弱的红斑;“+”为弱阳性反应,红斑浸润,可能有小丘疹;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性病科,广东 广州 510630

 [作者简介] 朱国兴(1973-),男,江西弋阳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性皮肤病。“ 2+”为强阳性反应,红斑浸润、丘疹、小水疱;“ 3+”为极强阳性反应,红肿并有大疱;“-”为无反应;“IR”为刺激反应。其中以斑贴试验结果≥ +计算阳性例数(率)。

2 结果

   121例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均阳性,对1种致敏原阳性者60例,对2种致敏原阳性者39例,对3种致敏原阳性者16例,对4种及4种以上致敏原阳性者6例。对硫酸镍阴性患者2例,其中白降汞(3+)1例,重铬酸钾(+)1例。未见对环氧树脂、布罗波尔和对羟基苯甲酸酯混合物反应阳性的患者。

3 讨论

  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多与金属致敏物(如金属皮带扣、金属钮扣等)有关,尤其与镍金属密切相关[2]。该研究显示:①年轻女性常见,女∶男约为4∶1,这可能与年轻女性经常穿低腰裤,使佩戴的金属饰物、金属钮扣等容易接触到皮肤有关,且女性就诊欲望相对较强烈;②病程常迁延,患者就诊时平均病程达24个月;在未明确诊断前,一般多按普通湿疹、皮炎治疗,疗效常欠佳,易反复;这可能与多数患者未得到及时确诊、日常生活常接触其他金属致敏物等有关;③常有脐外皮疹,本组中有86.78%(105/121)有不同程度的脐外湿疹样皮疹,常见于眼睑、耳部、颈项、背部、四肢、手指等部位,并且可能是患者就诊时主诉之一,部分患者就诊时第一印象为眼睑皮炎、手部汗疱疹等;④本组患者中,对硫酸镍阳性者最多,占98.35%(119/121),比国内文献[3]报道本病硫酸镍斑贴试验阳性率达91.7%高,这可能与近几年低腰裤的流行及衣物饰品(市场上中低档衣物的饰品大多含有硫酸镍)越来越多有关。其次是白降汞18.18%(22/ 121),重铬酸钾17.36%(21/ 100),本组2例对硫酸镍阴性,但分别对白降汞和重铬酸钾阳性;⑤本组斑贴试验结果显示约一半患者(60/121)对单一致敏原阳性,而另一半(61/121)对两种及两种以上

致敏原阳性,提示患者致敏原复杂化,可能导致病程慢性,亦增加治疗、脱敏的难度;⑥本组部分患者斑贴试验尚显示对其他非金属致敏物敏感,主要是:橡胶Ⅳ(促进剂:D.P.G.TMTD混合物)8.26%、新霉素7.44%、对苯二胺5.79%,国内类似研究亦显示此类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可出现非金属抗原阳性(卡巴混和物、芳香化合物、对苯二胺)[4],提示致敏原可能多元化。

  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比较明确,治疗相对容易,预防其发生和复发比较复杂。提示服装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饰品接触到皮肤,饰品应避免使用含高致敏性物(如硫酸镍)的材料,尽量选择致敏性低的材料或者注明饰品的成分并提醒消费者有过敏的可能等,同时患过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消费者应理性消费。

[参 考 文 献]

[ 1]李林峰.接触性皮炎与皮肤变态反应[M].第2版.北京:北京大

学医学出版社,2003: 126- 162;170- 171.

[ 2]ByerTT,MorrellDS. Periumbilical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 blue

jeansorbeltbuckles?[J].PediatrDermatol. 2004, 21(3): 223-

226.

[ 3]唐中书.脐部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

科杂志,2003,32(3):148- 149.

[ 4]杨洪,李锦,钟敏.变应性金属皮炎86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5):290- 291.

[收稿日期]  2007-08-08 [修回日期]  2007-10-27